民法典在立法上正式明確了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虛擬財產的話題再度引發關注,妥善處置生前的虛擬財產已成為當代網民的迫切需求。今天深圳遺產繼承律師和大家聊一聊關于虛擬財產的法律法規。
民法典在立法上正式明確了虛擬財產的可繼承性,虛擬財產的話題再度引發關注。根據中華遺囑庫的統計,截至2020年6月,中華遺囑庫中涉及虛擬財產的遺囑共有364份,在2021年開通的“微信遺囑”幸福留言中,共有3601件留言涉及虛擬財產,占總數的12.18%,妥善處置生前的虛擬財產已成為當代網民的迫切需求。
目前,民法典僅明確了虛擬財產的民事客體地位和財產屬性,并對其可繼承性作出了原則性規定,暫未就虛擬財產的財產類型、內容分割、客體范圍等繼承問題作細化規定。由于虛擬財產的表現形態較為豐富,既包括網絡游戲賬戶及其項下的裝備、角色、等級等,也包括電商網店、社交賬號、自媒體賬號及其項下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還包括虛擬貨幣等互聯網金融投資。不同類型的虛擬財產在內在運作方式和功能上呈現出不同的價值,導致司法實踐中難以簡單按物權、債權和知識產權等權利的繼承方式進行處理。
虛擬財產難以繼承的另一個原因,是互聯網平臺利用優勢地位,通過格式條款將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為己有,用戶僅享有使用權且權利的繼承受到嚴格限制。部分網絡平臺通過協議方式保留了平臺刪除賬戶及虛擬代幣等虛擬財產的權利,如果繼承人未能及時確權,系統會自動判斷相關賬戶為不活躍狀態,并據此刪除賬戶。
此外,虛擬財產價值受平臺運營和時間影響較大且尚不存在權威的估值標準,繼承時也難以合理確定財產價值。以網絡游戲虛擬財產為例,用戶為達成游戲目標投入的金錢和時間成本存在較大差異,游戲裝備和皮膚受游戲運營影響易出現大幅度升值或貶值,部分小眾游戲缺少公開活躍的交易平臺以確定公允價值,故虛擬財產難以直接兌換為人民幣。
對此,可以從立法對虛擬數據性質進行類型化分類入手,明確每種數據可繼承性標準。將虛擬數據分為具有財產價值可以繼承、涉及個人隱私不得繼承、限定情況可以繼承三類:對電子貨幣等具有現實財產價值數據,繼承人可以當然進行繼承;對個人聊天記錄、購物記錄等體現高度人身屬性數據,應當絕對排除出數字遺產的可繼承范圍之外;商業信息等因推定不可繼承,在沒有被繼承人遺囑明示的情況下,此類信息不可被概括繼承。
其次,互聯網平臺要積極履行虛擬財產管理者的義務,幫助其技術控制下的虛擬財產順利繼承,如在用戶協議條款中增設“繼承條款”,由賬號持有人決定其虛擬財產可否被繼承,以及可繼承范圍。對互聯網平臺通過協議規定“虛擬財產禁止繼承”的情形,法院在個案裁判中應積極適用格式條款的效力規則認定相關條款無效,最大限度保護用戶權益。在此基礎上,建議網絡服務提供者、大數據公司、網絡用戶等,組建第三方專業價值評估機構,服務全國涉及虛擬財產的價值認定評估案件,為司法審判提供權威的參考依據。估值標準的結合具體的虛擬財產類型,可以參考市場供求關系、市場價格、用戶投入成本、虛擬財產的社會影響力、未來預期收益等因素。
可以進一步探索的還有,針對不同類型虛擬財產設置不同路徑進行類型化處理,允許私人賬戶、數字資產類賬戶類用戶設置關聯賬戶,授予關聯賬戶進入過世用戶相關賬戶中處理賬戶內資產。對于日常社交類賬戶,可以推行紀念賬號等服務,雖然不允許任何繼承人取得賬戶信息,但可通過保留用戶生前發布內容方式,平衡死者人格利益和其親友追思利益。積極引導用戶通過電子遺囑等形式對個人數據提前進行繼承規范,明確個人隱私信息的利用范圍和虛擬財產的分割方式,避免相關糾紛的產生。
法律是維護我們自身權益的有力工具,在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法律能夠為我們履行合法權益提供保障。如果您遇到相關問題,歡迎咨詢深圳遺產繼承律師,我們會為你做出專業的解答。
揭露虛假證據,捍衛正當權益:深圳遺產繼承律師指南 | 繼承遺產中的債務:深圳遺產繼承律師為您解讀繼承稅計算與應 |
深圳遺產繼承律師解析:揭露和證明繼承權確認過程中的虛假證 | 探究深圳遺產繼承律師眼中法庭如何評估考慮未來通貨膨脹或貶 |
深圳遺產繼承律師解析:未來利益與適用繼承稅與遺產稅 | 深圳遺產繼承律師解析:法院如何處理繼承權糾紛中的未來利益 |